歐盟對華貿易政策“變臉” 反補貼恐成新災區(qū)
中國銅版紙在歐盟市場上只占十分微小的份額,但歐盟卻大動干戈,不惜首次動用反補貼,甚至是“雙反”,標志著歐盟對華貿易救濟政策正式“變臉”。
綜合媒體5月16日報道,歐盟14日對中國銅版紙掄起貿易保護主義“大棒”。歐盟這次同時祭出反傾銷和反補貼兩大招式,打破對非市場經濟體不適用反補貼的慣例,這標志著歐盟對華貿易救濟政策正式“變臉”,反補貼恐成為中歐貿易摩擦的新“災區(qū)”。
數據顯示,這次涉案的中國銅版紙每年對歐出口量約為20萬噸,即便是按照投訴方歐洲高級紙張制造商聯盟的統計,中國銅版紙在歐盟市場上所占份額也不超過5%。代表歐盟進口商和零售商利益的外貿協會法律顧問斯圖爾特紐曼在接受采訪時說,中國銅版紙在歐盟市場上只占十分微小的份額,但歐盟卻大動干戈,不惜首次動用反補貼,甚至是“雙反”,這么做多少有點出乎意料。
紐曼認為,這表明歐盟對華貿易救濟政策正在發(fā)生改變,那就是從單一使用反傾銷轉向更多地使用反補貼,銅版紙一案不過是一次“試水”,據他所知,歐盟正在考慮發(fā)起更多的反補貼調查。紐曼還擔心,歐盟是想通過這起案件釋放出一個信號,讓歐盟企業(yè)看到對中國產品動用反補貼并非不可能,由此開創(chuàng)了一個非常糟糕的先例。
歐盟訴諸反補貼在一定程度上是受到美國鼓舞。美國早在2006年就率先打破不對“非市場經濟體”實施反補貼的長期政策,由此觸發(fā)了時任歐盟貿易委員曼德爾森2007年的改革建議。他在一份內部改革文件中就提出,要對歐盟奉行已久的非市場經濟體不適用反補貼的原則打開缺口。
一位不愿公開姓名的歐盟委員會貿易官員表示,歐盟之所以決定對中國銅版紙征收反補貼稅,是因為美國的相關做法和世界貿易組織的裁決讓他們覺得是可行的。
分析人士指出,對于歐盟來說,還有一個考慮就是遲早得承認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屆時再對中國產品征收反傾銷稅將變得相當困難,反補貼相比較而言會更好用。由于不承認中國是市場經濟體,歐盟目前在針對中國產品的反傾銷案件中可以隨意選取替代國,用來確定涉案產品的正常價格,以衡量受調查產品在歐盟市場上的售價是否過低,從而構成傾銷,并據此算出傾銷幅度。在銅版紙一案中,歐盟選取的是生產成本明顯偏高的美國作為替代國。
銅版紙一案雖是歐盟首次對華動用反補貼,但并非唯一一次。去年9月,歐盟委員會還宣布對中國華為等企業(yè)生產的無線數據卡發(fā)起反補貼調查。雖然起訴方比利時企業(yè)撤訴后,歐盟于今年3月3日宣布終止調查。但此次銅版紙案的終裁結果表明,歐盟對華反補貼態(tài)勢已是相當明顯。
總部位于布魯塞爾的歐盟智庫歐洲國際政治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李-牧山浩石表示,歐盟應當慎用反補貼,因為歐盟自身也存在眾多補貼做法,中國同樣也可以對歐盟采取反補貼措施。他認為,歐盟對貿易伙伴動用反補貼只會得不償失,這么做雖然可以使一些缺乏競爭力的夕陽產業(yè)一時免于受到進口產品巨大沖擊,但卻會讓其他具有競爭力的企業(yè)失去市場。
免責聲明:上文僅代表作者或發(fā)布者觀點,與本站無關。本站并無義務對其原創(chuàng)性及內容加以證實。對本文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或圖片)的真實性、完整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參考時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制作、轉載、同意會員發(fā)布上述內容僅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但不表明本站認可、同意或贊同其觀點。上述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決策之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如對上述內容有任何異議,請聯系相關作者或與本站站長聯系,本站將盡可能協助處理有關事宜。謝謝訪問與合作! 中鎢在線采集制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