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能源局:中國成為第一大能源生產國
國家能源局:中國成為第一大能源生產國
本報北京9月25日訊記者周小苑、吳月輝報道:國家發(fā)改委副主任、國家能源局局長張國寶在今天上午國新辦舉行的新聞發(fā)布會上表示,新中國成立60年來,中國能源供給能力由弱變強,已經成為世界第一大能源生產國。 能源自給率保持在90%以上 張國寶介紹,在能源供給方面,我國成為世界上第一大能源生產國,能源自給率始終保持在90%以上,保障了國家能源安全。 和新中國剛成立的時候比,我國能源結構不斷優(yōu)化。據統(tǒng)計,全國水電裝機達到1.72億千瓦,居世界第一;風電連續(xù)三年翻番增長,居世界第四;太陽能熱水器集熱面積超過1.25億平方米,居世界第一;核電已建成運行11個反應堆,核準在建核電機組24臺,總裝機容量2540萬千瓦,是目前世界上核電在建規(guī)模最大的國家。 張國寶說,改革開放30年來,一個科學合理的能源資源利用體系逐步形成,能源可持續(xù)發(fā)展能力顯著增強。 將加快可再生能源發(fā)展步伐 張國寶說,這幾年,中國加快了風能、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的發(fā)展步伐。風電裝機容量已達1200多萬千瓦,在世界上排名第四。 中國的太陽能最近這幾年的發(fā)展速度也非常快,除了太陽能供熱外,在太陽能發(fā)電方面也加快了發(fā)展步伐。張國寶說,對于像太陽能這樣容量非常小而且非常分散、電量很小的發(fā)電方式的電價如何定,是目前需要加以研究的課題。 張國寶同時指出,中國的水能資源非常豐富,在世界上也是排在最前面的,但中國現(xiàn)在水電的開發(fā)比重非常低,現(xiàn)在我們水電裝機容量發(fā)電量當中所占的比重只有16%。像美國,水能資源開發(fā)比重已經超過了70%至80%,像歐洲的冰島、挪威,水能資源利用比例已達到90%以上。水能資源,是我們化石能源以外,可再生能源當中比重最大的,我們將繼續(xù)在可開發(fā)的水能資源方面加以利用。 石油儲備將向發(fā)達國家靠攏 張國寶表示,中國現(xiàn)在已經建成了第一期四個石油儲備基地。隨著新疆獨山子國家石油儲備基地24日開工,中國第二期國家石油儲備基地建設全面展開。在國家石油儲備基地二期之后,中國還會建設第三期,最終達到發(fā)達國家90天儲備量的水平。 中國在提高能源生產能力的同時,加快建設配套服務體系,初步建成了較為完善的能源運輸體系。截至2007年底,全國形成了北油南運、西油東運的原油、成品油輸送管網,原油年輸送能力達3.2億噸,成品油年輸送能力達1億噸。 國際合作取得重大成就 在談及中國海外能源合作時,張國寶說,我們國家現(xiàn)在有這個能力對外進行投資,在能源礦產領域當中也在世界上的一些其他地方進行了投資。他說,隨著中國的經濟發(fā)展,我們對能源和一部分礦產資源的需求,單靠本國資源已難以滿足。以原油為例,雖然我們現(xiàn)在原油產量達到了年產1.9億噸,在世界排名第五位,但是我們同樣每年要進口大約1.9億噸左右的原油。 張國寶說,改革開放后,中國開始參與能源國際合作,在經濟、能源全球化過程中,中國與世界能源的聯(lián)系不斷加強,已經形成“中國離不開世界、世界離不開中國”的能源市場格局。 首先,中國始終堅持平等互惠、互利雙贏的原則,開展多邊、雙邊能源對話,廣泛開展能源外交。目前已與美國、俄羅斯等36個國家和地區(qū)建立了雙邊合作機制,參與了APEC能源合作、東盟+3能源合作等22個能源國際組織和國際會議多邊合作機制,并組織了中國—東盟能源合作研討會、五國能源部長會議等多次會議,在國際上引起積極反響。 其次,中國是國際能源合作的積極參與者。目前已與全球4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開展了勘探開發(fā)、煉油化工和管道項目合作。 此外,中國陸上西北、西南、東北及海上四大石油進口戰(zhàn)略通道格局基本就緒,初步形成了一些較大規(guī)模的海外油氣生產基地,基本實現(xiàn)能源供應來源的多元化。
中鎢在線采集制作
—————————————————————————————
本站免責聲明:上述文字僅代表作者或發(fā)布者自身觀點,與本站無關。本站并無義務對其其原創(chuàng)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加以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和圖片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制作、轉載、同意會員發(fā)布上述內容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但不表明本站同意或贊同其描述或觀點。上述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決策之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如果對上述內容又任何異議,請聯(lián)系相關作者,或直接與本站站長聯(lián)系,本站將盡可能協(xié)助處理有關事宜。謝謝訪問與合作!
Email: [email protected] Tel: +86 592 5129696 Fax: +86 592 5129797
免責聲明:上文僅代表作者或發(fā)布者觀點,與本站無關。本站并無義務對其原創(chuàng)性及內容加以證實。對本文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或圖片)的真實性、完整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參考時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制作、轉載、同意會員發(fā)布上述內容僅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但不表明本站認可、同意或贊同其觀點。上述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決策之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如對上述內容有任何異議,請聯(lián)系相關作者或與本站站長聯(lián)系,本站將盡可能協(xié)助處理有關事宜。謝謝訪問與合作! 中鎢在線采集制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