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外媒報道,中國為國際防止核擴散事業(yè)做出了積極貢獻,聯合多國圓滿完成尼日利亞微堆低濃化改造。
大家可能知道,核武器材料的核心是——高濃縮鈾(HEU)。所以呢,HEU有了個響當當的外號——“武器級鈾”,就是能夠直接用于制造原子彈的存在,也應該都了解,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主張“核不擴散”,就是呼吁全世界和平利用原子能,更是知曉恐怖分子極有可能瞄準這種危險材料,進行搶奪。因此,擁有高濃縮鈾的部分國家直言其擔憂:“我們不想要任何對恐怖分子有吸引力的材料?!?/p>
作為核大國之一,中國必然不會對核不擴散問題袖手旁觀。這不,前不久,很多外媒都在報道我國為國際防止核擴散事業(yè)所做出的積極貢獻。大抵都表達這么個意思:中國積極履行國際義務,協助有關國家進行高濃縮鈾微堆低濃化改造,為減少并最終消除民用高濃縮鈾燃料貢獻了力量。
這所謂的微堆低濃化指的是,在不改變堆芯尺寸的情況下,將高濃鈾組件換成低濃鈾組件。改造后的微堆可以滿足原微堆的所有功能,同時固有安全性能更好,燃料使用壽命更長。
那么,外媒爭相報道的是怎樣的一件事兒呢?事情是這樣子的。前些日子,外媒多有報道中國在去年10月-12月期間,聯合美國、俄羅斯、英國等國,從尼日利亞成功回收轉移了一批高濃縮鈾,消除了恐怖分子搶奪該危險材料的風險。而美媒更是高度評價了中國,稱:“中國在這一次的核材料運儲行動中發(fā)揮了關鍵作用”。
盡管這一行動所運輸的高濃縮鈾只有一公斤多,要是拿來制造核彈頭,連一枚完整的核彈頭也造不出來。但是,如果這一公斤多的核材料被竊,恐怖組織可以用它來制造臟彈,又或者大量積累這種核材料以最終達到形成大爆炸的數量。
而當時,尼日利亞地區(qū)的武裝組織,尤其是有重大恐怖主義威脅的“博科圣地”的崛起,使得將該核材料運出尼日利亞的目標變得越來越重要。在諸國行動小組各方協調以及努力下,終于在12月6日為這一行動畫上了圓滿句號——裝載著一銀色圓形大容器的大卡車駛進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
而說到這次行動,除了中國等六國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這銀色圓形大容器也發(fā)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這是一個型號為TUK-145/C、自重達30噸的專用核材料儲運容器,是由俄羅斯研制的、允許在中國境內使用的放射性物品運輸容器。
據筆者從網上查找的資料顯示,該容器是由鎢合金制成的,具有優(yōu)良的防護等級,即使在飛機失事的情況下,它也能保證其中貨物的安全。作為安全測試的一部分,這個集裝箱曾被放進一個燃料池中,然后被點燃,燒了整整60分鐘,以查看其中貨物是否完好。
此次行動常艱險,可以說是現實版的“紅海行動”,但最終依然圓滿完成任務,受到各方高度贊賞。這次行動體現了多個國家在防止核擴散方面的決心和共同努力,也是中美俄等國為數不多的并肩作戰(zhàn),具體表現在,中國出技術人才,俄羅斯出設備飛機,而美國出資。此后,我國會為國際核安保與核不擴散事業(yè)貢獻力量,在這次行動的經驗基礎上,繼續(xù)協助有關國家改造從中國進口的高濃鈾微堆。